News
音樂、科技與藝術新知

融聲創意參與 2025 竹北光節《水生繁花》
二月的微涼夜晚,第三屆「竹北光節」在水圳森林公園點亮序幕。策展團隊以「水生繁花」為題,將公園化為結合光環境、藝術裝置、市

聲化感官實驗室 Sonic Sensory Lab
2023 展覽回顧
在2023年,聲化感官實驗室以創新與多元的藝術探索,為大家展示了一個跨越聲音、自然、科技和社會的奇妙世界。從汐止水岸的聲音探索,到台灣及墨西哥間的環境對話,再從地球共振與保護性噪音的創意抵抗到探索太空時代的未來飲食,最後回看世界各地的城市聲響,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感官的旅程,透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挑戰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知,並引發對更大宇宙意義的探索。

Max/MSP的Snapshot功能:捕捉創意瞬間
Max中的Snapshot功能,是種簡單存儲VST或Audio Units插件以及Max for Live設備當前狀態,並將這些訊息與Max patch一起保存的實用工具。在音樂和聲音藝術的創作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需要暫時保存或回顧特定設定的情境。無論是調試複雜音效,還是在現場演出中迅速切換不同音色,Snapshot功能都能夠幫助我們輕鬆管理這些狀態。

【活動回顧】Max for Live + RNBO 工作坊
討論 Max for Live 及 RNBO 套件的最新應用,共同探索音樂與科技結合的無限可能。此工作坊適合各程度的創作者,無論您是對音樂技術充滿好奇的新手,還是尋求深入創新的專業人士,都能在此活動中了解 Max for Live 及 RNBO 能如何拓展創意。

IMPERCEPTIBLE——用實驗聲響解構短影音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社交媒體的碎片化內容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這些數位世界中的「星塵」不斷擴散,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感知《IM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中聽見什麼——中研院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實驗室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裡都執行著怎樣的研究?上一回挑選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他們發展在地走聽、社區參與聲音錄製、傳感技術等,也分析聲景數據資料以了解環境生態。而臺灣在中研院由林子皓老師帶領的海洋聲景生態資訊實驗室,則聚焦在以遙測的方式蒐集聲音資料研究分析環境與變動與生物的多樣性,也探討人為活動如何影響環境生態。

【創作必備】音樂創意不設限!Max/MSP:為音樂人和藝術家而生的軟體
歡迎來到現代音樂製作的嶄新領域!我們提供最新版本的Max/MSP軟體,這是一個功能強大的視覺化編程工具,可以讓您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音樂和聲音設計。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聽什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coustic Ecology Lab
我們從關注環境裡的聲音與在其中的生命體—聲音生態學初步認識了這個領域,透過聲音的中介可以延展向外關注的議題非常廣泛,舉凡環保生態、城市規劃、藝術、歷史人文等都可以廣涵其中。小編這次帶著好奇心想要了解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裡面會執行怎樣的研究呢?在這裡挑選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與臺灣的海洋聲景生態資訊實驗室,一起來看看他們對於聲音生態的關注與研究實踐。首先,就讓我們從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開始探查!

關注環境裡的聲音與在其中的生命體——聲音生態學
漫步在日常的生活環境,或是走進自然環境,如:森林、海邊——如果豎耳聆聽,你會發現環境中的”聲景”(soundscape)是那樣獨特。我們若有意識的關照不同的聲音在特定時空下的互動歷程與消長,那就是屬於聲音生態學(acoustic ecology)的範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