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光影為你發聲-紀柏豪《我想讓你說句話(Say Something, Please)》
《我想讓你說句話》是一件結合網頁即時互動的聲音裝置。使用者可以透過手機掃描QR code開啟網頁,並且輸入任何想表達的內容。所輸入的字句將會同時在所有開啟網頁的行動裝置上播送,並且被系統記錄下來。展場中央有一盛水的裝置,使用者所輸入的話語將會從數位訊號轉化為物理震動,並以水為媒介,把這一個資訊傳輸的過程具象化為波紋與光影。當一段時間無人互動,系統就會自動重組與調變已經接收的內容。
《我想讓你說句話》是一件結合網頁即時互動的聲音裝置。使用者可以透過手機掃描QR code開啟網頁,並且輸入任何想表達的內容。所輸入的字句將會同時在所有開啟網頁的行動裝置上播送,並且被系統記錄下來。展場中央有一盛水的裝置,使用者所輸入的話語將會從數位訊號轉化為物理震動,並以水為媒介,把這一個資訊傳輸的過程具象化為波紋與光影。當一段時間無人互動,系統就會自動重組與調變已經接收的內容。
「在『聽(hearing)』和『聆聽(listening to)』世界之間是存在著差異的」,Hildegard Westerkamp如是說。 她認為「真正的聆聽」是一種革命性的行為。 近五十年來,她開發了一種名為「Soundscape Composition(音景構圖)」的音樂形式。她與著名的前衛音樂家R. Murray Schafer所帶領的World Soundscape Project(世界音景計畫)有著密切的合作。
儘管噪音的特色是將我們殘忍地拉回現實生活,它在藝術的層次上絕不能僅限於狹隘的模仿再現。Luigi Russolo, 《噪音藝術宣言》
時光倒轉回 1950 年,在夜晚的倫敦,BBC 工作室仍亮著一盞燈,工作室裡的女人著迷地反覆錄音、剪接、回放,傳出斷續的聲響。當時沒有人知道,這個女人在無數的夜裡,用聲音鑿開了電子音樂與具象音樂的牆。
大家應該都有想像過,敲打一些尋常物件,卻可以發出有別於該物件材質既有音色的聲音吧?有些電子鼓產品即是用這種方式來觸發Midi Trigger,那如果我們透過Max這樣的軟體,可以怎麼快速應用音量判定來實現互動呢?
Google於2016年中開展「Magenta」計畫,探索機器學習在音樂與藝術創作過程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以實現更趨近於人類表現性的數位語言。即使背後運算原理相當複雜,但成果都是為了使創作過程能夠變得更直覺且具啟發性,讓每個人都能運用這些工具體驗全新的音樂生成路徑,而非憑藉大數據來取代人的創意。
Wekinator是一套免費、開源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軟體,由Goldsmiths資工教授Rebecca Fiebrink所開發。這套軟體可以讓任何人藉由機器學習的力量,來創建新型態的樂器、手勢控制、互動介面,透過電腦的分析與回應,來解讀外部資訊與動作,而這過程甚至不用自己撰寫任何一行程式碼!
在當代的生成式音樂中,軟體自身即可成為曲目。數位工具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他們不必然要以現有原音樂器的邏輯解讀與再現,經常會見到特定的數位工具只為某一個作品或計劃被開發出來。